3月18日至21日,体育部组织有关教研室教师代表及办公室相关人员组成调研组,由党总支书记傅莉带队,赴上海体育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工大太仓智汇港开展工作调研。
在上海体育大学,调研组参观了该校建成的体育教育博物馆,观摩了集“运动场馆、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为一体的体能训练研究中心。体育教育博物馆以上海体育大学为案例,集中展示了中国近代体育教育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讲述了新中国体育教育发展的光辉历史。体能训练研究中心场馆内配备实时生物力学分析设备,助力运动员精准提升竞技水平。在竞技运动学院举行的座谈会上,双方就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场馆管服和党的建设等工作展开了深度对话,负责人重点介绍了近年来上海体育大学持续推进场馆设施升级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为推动体育运动育人工作带来的显著变化。竞技运动学院是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前沿阵地,他们坚持聚焦竞技运动科学前沿,先后打造了上海市人类运动能力开发与保障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体育总局运动技战术诊断与分析重点实验室,通过组建高水平科技攻关团队,为运动员提供全方位科技助力,打造运动促进健康转化中心,将竞技体育成果惠及全民健身。该院采用“党建+体育”融合模式,通过“冠军思政课”“运动队党课”等形式,打造体育思政品牌。

在上海交通大学,调研组参观了致远体育综合馆和气膜体育馆,场馆集教学、训练与科研功能于一体,积极服务全校师生广获好评。在闵行校区举行的座谈会上,该校体育系负责人介绍了运动训练专业建设与运动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培育经验,并系统阐述了相关政策背景以及在基础研究和学科交叉方面的持续推进举措。其“学训结合”管理模式培养的8支高水平运动队,近年来在国家级赛事中屡获殊荣。调研组就重点关注的体育师资国际化建设路径进行了交流研讨,该校通过引进海外体育学博士、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等举措,有效提升了师资教研团队的国际视野。体育系积极探索党建与体育育人的深度融合,将冠军故事题材融入思政课堂,为高校体育育人提供了新范式。

调研组深入考察了太仓智汇港综合体育馆项目,“教学-健身-健康管理”链式服务体系,构建了师生运动健康服务的闭环生态。在长三角研究院,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太仓校区的建设成就和科技成果转化情况,与智能运维与健康管理研发中心相关负责人交流了装备健康监测技术运用情况,共同探索其服务运动训练监控的可能路径。在太仓城市规划馆,调研组交流了解了“高校体育资源反哺城市健康治理”的可行性路径,以期为我校体育工作拓展校地合作的新视点。

调研期间,调研组全体成员赴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拜谒参观,接受红色教育,汲取奋进力量,丰富课程思政思想资源,为新时代体教融合发展注入更多精神动能。

通过此次调研,体育部进一步丰富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育人体系和体育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为系统性破解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未来,体育部将认真吸收借鉴兄弟高校的创新探索和成功经验,努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智慧场馆建设、校地协同创新和体育文化建设等相关工作,积极赋能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文案:付鹏宇 图片:白冰洋 审核:傅莉)